中国九大镇国之宝现在都收藏在哪里-九大镇国之宝哪一个可以称为中国第一镇国之宝?

来源:名资汇网 作者:caiji007 2023-08-10 08:35:01
分享到:

我们常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稀世珍宝,但是如果要给他们排个名次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国家人文历史》曾经邀请历史考古和文化界的专家曾经给当时的文物按照其历史及多方面衡量,排定了九大镇国之宝。接下来就和历史大全一起来看看这九大镇国之宝分别是什么?中国九大镇国之宝哪一个可以称为中国第一镇国之宝呢?

太阳神鸟的金饰:三千年前飞天的梦想

于2001年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了神鸟金饰物,属商代晚期。整个金饰品呈环形,上面有复杂的镂空图案,分为内外两层,内层等距分布,周围有十二个旋转的齿状灯。外面的花纹是围绕内部花纹的,是由四只同样的鸟儿逆时针飞过。四只鸟同向飞行,与内涡的旋转方向相反。成分分析表明其含金量高达94.2%。这个金饰品可能是古蜀人祭祀用的神器。现在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西周利簋:武王伐纣纪年

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的利簋,内壁上有铭文清楚地记载“武王征商”之役发生于某年“甲子”日,“岁”星正当中天。碳14测年专家利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测量了夏商周断代时期的年代范围,给出了武王伐纣之役发生于公元前1050—前1020年之间的年代范围;天文学家根据铭中所记的“甲子”日“岁”(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参照《国语·周语下》的天象记录,推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因此,这场远古著名的战役在古代史上具有绝对的年代性,它为商周两代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基础。一个小铜器,以其少字,为破译上古历史上一大疑案做出了贡献,足见其弥足珍贵。这是一件国宝,利簋毫无疑问!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秦石鼓文:大秦帝国的“东方红”

对于石鼓文的确切年[文]代,千百年来学者们[章]争论不休,提出各种[来]观点,至今尚无定论[自],大家都无法达成一[历]致意见。已有许多学[史]者认为它是秦景公所[大]作。不久前,高明先[全]生就这个问题再次进[网]行讨论,并提出了新[文]的见解。从字形、刻[章]制工具和秦君称谓这[来]三方面的证据来看,[自]石鼓文应发生在战国[历]晚期,秦惠文王是唯[史]一能同时称公和嗣王[大]的,比较符合石鼓文[全]的内容,字形和刻制[网]工具也属于战国晚期[文]

唐兰先生曾经指出,诅咒楚文和始皇刻石都晚了,认为石鼓应该早于四世纪(献公时期)。吉尔伯特·拉马托斯(马几道)在研究秦石鼓时也认为,中国的石鼓文化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有了,因此石鼓应是前五世纪的作品。这一观点与高超的见解相结合,可对战国后期石鼓文的形成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孙子兵法》西汉简本:取孙武、孙膑之名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之一,《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历代兵家的必读名著,还被誉为春秋时期的兵圣,被誉为“兵圣”,仅存的一部著作——《孙子兵法》,不仅成为后来中国各朝兵家的必读之书,还被早期的十多种译文传到海外,因而在世界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风云变幻的拿破仑常在战场上朗诵;70年代,美国战略专家根据《孙子兵法》,提出了改善美苏关系的“孙子兵法核战略”;后来又出版了《孙子兵法》供军人们阅读。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孙子兵法》也成了企业家商战的必读书籍。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平复帖:见证汉字的流变

现有《平复帖》为单行本,没有其它作品可供比较,因此无法断定它是否出自陆机之手,但这一切都已不再十分重要。由武周王方庆临摹先人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万岁通天帖》可知,东晋时楷书已成形,又以西晋的书写经书为证,可见,具有隶书特色的章草《平复帖》是西晋的真迹,它既是隶书发展的典范,又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要证明。陆机的《平复帖》是史上第一部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其上盖有历代名家藏书的印记,为后人层层把关。因此在国宝书法中,《平复帖》堪称“镇国之宝”。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牛图:重金买回的神妙绝品

《五牛图》卷是唐代少有的传世绢纸画作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老的中国画纸本,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堪称“镇国之宝”。“五牛图”是在一张狭长的桑皮纸上绘制的,五牛姿态各异,形似生肖,整幅图除一丛荆棘外,没有任何背景,着重突出了牛既倔强又温顺的性格。韩用粗壮健壮、变化多端的线描,表现牛的骨性和筋性,五牛毛的颜色分别为黄、青、白,并根据牛体的凹凸施以不同的颜色,有立体感。”“点子”是牵动全局的关键,画家将牛眼适当夸张,着意刻画,使五牛瞳孔炯炯有神,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故元代大画家赵孟俯题字:“五牛神气英俊,希世名笔也。”韩国因为其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对牛群生活习性的熟悉,才能留下如此精彩的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真珠舍利宝塔:北宋苏州工艺集锦

选这个北宋的舍利珠宝,首先是因为它有明确的出土期。这种宝物制作于北宋年间,年代很早,在同类型的木刻作品中是为数不多保存如此完好的。工艺极为精湛,采用镂雕技法,分三层雕刻,描绘出各种飘逸生动的仙人形象。塔顶上嵌一颗水晶珠子,作顶饰,全身上下用大小相等的四万颗彩色珍珠,玲珑剔透,装饰极为珍贵。主要采用玉雕、丝雕、皮雕、檀香木雕等十余种特殊工艺制作。整座造型优美,工艺精湛,世界罕见,代表了苏州北宋时期工艺的兴盛水平。现藏于苏州博物院。

定窑儿枕:观音赐子,活灵活现

瓷枕烧制最早出现在隋代,唐以后逐渐增多,作为古代寝具,古书上有“瓷枕明目、明目,至老读细书”的记载。以白瓷为主的定窑瓷器,大多有实用瓶、罐、碗等,孩儿枕是很难见到的器型。此定窑童枕现藏故宫博物院,釉色牙黄,工艺精湛,先用模烧成,再用细雕,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侧卧在枕上,双臂紧抱在头下,两脚叠压稍稍抬起,孩子们的神态栩栩如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经典作品。定窑童枕既是宋代民俗的见证,又是研究宋代文化、陶艺的珍贵实物资料。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渎山大玉海:在酒瓮中进行改造

玉是最早产生于古代文明的文物,其制作和使用也从未中断过中华文明进程,历朝历代都流传着玉文物宝藏。玉文物目前尚无类似碳14追踪年代的技术,其价值的判断仍主要依靠鉴定人的经验和细致的考证。古玉的价值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技价值。元、明、清三代的渎山大玉海,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流传最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玉器,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记忆。大玉海从广寒殿到团城,也间接地反映了北京的历史变迁,可以作为镇国玉器之首。现藏于北京北海公园玉瓮亭。

中国第一镇国之宝

我们介绍了九大镇国之宝,也仅能代表当时的水平。每件镇国之宝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甚至很多没有评定上镇国之宝的宝贝也未必就比他们差。如果再把这九大镇国之宝排个名次,更是难上艰难。因为每个人对历史的看法都是有区别的,争议太大,所以暂时还无法评定谁才是中国第一镇国之宝。

历史大全897698882
    标签